最新网址:wanguji.com.cn
字:
关灯 护眼

制定标准

让李党育教授当成头号难题来甩锅的问题,苏娇杨其实早就留了后手。

且不说科工局已经研制出了性能效果远超江大材料系那设备的新实验设备, 单单说苏娇杨凭借计算材料学拿到了诺贝尔奖这件事, 只要苏娇杨在报纸上登一个招聘广告, 就绝对能够吸引来不少研究员。

当然, 苏娇杨手中的底牌不止这些。

在材料学界的大多数人还没有搞明白计算材料学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的时候,李党育教授带领的团队凭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在材料学界疯狂薅羊毛,这件事情大家有目共睹,能有几个人稳坐泰山不眼红

国内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比不上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这是学术界内默认的事情。倒不是因为学术歧视或者说是妄自菲薄,而是国际期刊的受众更多, 需要面临的审视也更多。

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文章, 面临的审视只来自于国内同一个研究领域, 而如果是发表在国际期刊上,面临的审视则来自于全球同行。

而且,正如华国古话中的那句物以稀为贵, 国内学术界的人少,期刊数量却不少, 有心人想要灌水几篇文章的话,好期刊灌水不了,差点的期刊还不是随便灌那都不能叫灌水, 那叫泄洪

而国际上被学术同行认可的期刊有限,能够排到前几名的期刊更是凤毛麟角,全世界的同行都盯着这几本期刊,想把自己的文章发表上去, 就如同一群人挤公共汽车一样,挤得人多了,票价可不就贵了

寻常的课题组三年都不见得会有一篇文章发表在国际顶刊上,李党育教授带领的团队几乎每期都会发表上一篇,成果集中出现的时候,一期甚至可能会出现两三篇,这是何等的差距

倒不是说李党育教授带领的团队实力如何强悍,如何碾压国内同行,只是说学术知名度,若要使对比的话,李党育教授带领的团队一定超过国内同行,起码李党育教授带领的团队是在国际同行面前频繁刷脸的,其它国内同行纵使地位与江大材料系的方主任一样,也就是国内的声名热闹响亮,国际上是远不及是李党育教授的。

只不过苏娇杨不打算做登报招聘的事儿。

苏娇杨充分分析了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所有研究团队的优缺点,还同其它研究所、其它高校、其它课题组进行了对比,憋出一个损招来她要为研究员划分等级,而划分等级的标准,则需要与所完成的项目、所发表的论文、所研究的成果等挂钩。

按照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常态,只拿研究纯粹理论数学的学生来说,不管是国防科大自个儿招到的本科生,还是京大那边送来的联合培养生,大四那年毕业的时候,都能在行业领域内国际排名前二十的期刊上发表一篇文章,有些实力强劲天赋好,个人还愿意努力的学生甚至能发表两篇,苏娇杨就将这一项作为划线标准。

如果不能再行业领域内国际排名前二十的期刊上发表一篇及以上文章的学生,不具有到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读研深造的资格。

如果想要留在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一名正式在岗的研究员,那至少需要发表两篇国际排名前二十的文章。

研究员还分成了九级到特级十个档次,九级最低,特级最高。

不同档次之间都设置了明确的分值标准,担任一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长,可以为自己加五十分,担任一次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项目长,可以为自己加五十分,担任课题长,可以为自己加三十分钟以此类推下去,担任普通研究员,可以为自己加十分。

为了鼓励研究员多多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是,苏娇杨还特意提了一条标准出来发表在国际排名前二十的文章都可以加分,在排名第一的顶刊上发表文章,可以加四十分,在排名第二十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可以加两分

这些标准制定好之后,当天就发布了出去,并且苏娇杨还要求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所有研究员都根据标准来清算自己的得分,一一对应,划分等级,往后不同等级的研究员所享受的福利待遇也将不同。

在拟定这一套标准的时候,苏娇杨已经考虑到了有些课题组做的研究偏工程领域,不容易出文章,有些课题组做的研究偏理论领域,容易出文章,她便将工程与理论都分了一定的权重,争取做到只要努力上进的人都能达到满意的等级。

事实证明,苏娇杨的考量是正确的。

像超级列车项目的课题一,即由国防科大地矿系孙主任带头的数学地质研究组,研究员们往国际顶刊上发表文章就很难,但他们胜在做的工程项目比较多,依据权重得出一个最终结果时,并不比那些从事理论研究的研究员差。

在国重内推行这一套等级划分标准只是苏娇杨初露獠牙,真正表现出她这个决定残酷之处的地方,是她随后发布的第二条通知唯有六级研究员及以上的研究员担任课题长,且团队评定总分值超过八百六十分的团队,才有资格从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研究课题。

谁不知道苏娇杨带领的国重团队手里从来不缺项目做

有几个研究员不想到国重来申请项目

推荐阅读: 都市少年医生 三国之蜀汉中兴 80年代超生女 画怖 云鬟酥腰 史上最难开启系统 商梯 有朝一日刀在手 他先动的心 快穿之炮灰不伤悲